
吳裕泰:文以載茶,以文興茶
運多舛,才令茶的滋味先苦而后甘。茶之苦與書法之苦是一味的,書法之道漸至深處,有如獨涉深淵叢林,疑竇層層迷霧重重,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沒有一個不畏苦寒堅守寂寞的精神,能突破自我更進一層嗎?通過這次寫茶書法展,希望能夠感染更多喜歡書法和茶的人,勵志、去躁、掘進。”
趙乃璐丹青茶山
飲茶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人們愛茶、品茶,渴望到吳裕泰茶產地親身感受萬畝茶海的震撼,親自探尋茶樹的神秘傳說,而真正有機會親臨茶產地的人卻少之又少。
在會議桌上,筆者看見,一本本嶄新的2013年吳裕泰好茶掛歷剛剛出爐。孫丹威指著掛歷上一幅幅山水畫如數家珍。翻開掛歷,會看見每個月吳裕泰推出的新茶以及茶知識,最令人驚喜的是,女性山水畫家趙乃璐獨創的中國十大名茶山風貌,神奇的筆墨,靈變的意韻,散發著文人氣息。孫丹威介紹,趙乃璐歷時10年,行程10萬里,遍訪吳裕泰中國名茶產地,她畫茶山,不僅僅局限于茶山,而是將當地的自然風光、生活點滴融入其中。她畫太湖風雨、黃山云海、龍井茶園,或畫荒山一脈,都不是簡單地表象處理,而是融會了對當地民風民情的感悟。她畫祁門紅茶產區,一派凌楚迷茫,乃至抒發心底郁積之痛楚;畫黃山之姿,多表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曼妙多姿;畫太湖美景,寥寥數筆,濃縮江南春色,道出人生縹緲,超脫自然;畫杭州西湖,氤氳朦朧,盡展龍井茶含而不露的氣韻。她畫的茶山雖來自吳裕泰茶園的寫生,卻別有洞天。經過125年的磨礪,吳裕泰卻依然寶刀不老,其背后有很多積極的進步因素,而文化創新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山水畫是一門奇妙深奧的學問,為此,趙乃璐從不敢懈怠,一直在默默地耕耘和探索,“茶山得意丹青妙”便是她經過幾十年的藝術歷程與創作實踐所深刻領悟到的山水畫妙諦。山水畫不是在畫山水的表面形態,而是在畫豐富的生命內涵,在畫心靈的閃光智慧。她畫的茶山不僅局限于茶山當地秀美自然的風景、人們日常生活的點滴成為了她的素材,她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茶,親臨這么多茶產地,我深刻感受到茶與當地的風土人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趙乃璐說:“畫十大名茶山是我的愛好,也是我一生的追求,在寫生過程中,茶山的美麗一直陪伴著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茶山這份遺產是屬于每一位中國人的財富,我愿意為弘揚十大名茶山藝術、茶文化而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吳裕泰迎新挑戰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3年,孫丹威和她的年輕團隊面臨的將是全國市場的挑戰和全國消費者的檢驗。在巨大的市場銷售壓力面前,孫丹威報以淡淡一笑:“我相信無論何時何地,一流的產品和一流的服務都是成功的根本。吳裕泰會一如既往地以消費者為尊,質量為先,踏踏實實作好茶。其實經營企業就像行路,一步一步踏實地積累才能走出萬里征程。”
茶縱有千好萬好,但也要與人知曉,正如再好的琴碰到美妙的樂譜,也需要那個撥動琴弦的人。孫丹威不只在茶方面的造詣甚高,她在尋遍世界好茶、制茶育人的路上,永遠不忘引領后輩。她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吳裕泰茶莊設立免費參觀的茶文化陳列館;她主持設計的茶葉包裝簡約而富于文化底蘊;她還常走進中小學、少年宮,教孩子們學茶藝,設立青少年小茶人獎;她到法國、意大利參加中國文化年,不進時裝店,沒買奢侈品,幾天時間都呆在會展廳里向歐洲的朋友們演示中國茶,還收集了幾十種國際市場上的中國茶。當時法國朋友品過她帶去的茉莉花茶之后驚嘆:“世界上還有這么好喝的中國茶!”孫丹威,這個吳裕泰300多家門店的女掌門人,茶事功勛人物,近距離接觸她時,可以時不時感受到她茶香充溢的氣場,并通過她感受到北京人喜歡吳裕泰,喜歡的就是它一百多年孕育出的這種特有的老北京的文化與氣度,正如那濃濃的百年不變的茉莉花香,確切地說那是一種“茶韻”,吳裕泰與老北京所共有的茶韻……
在結束此次走訪之后,孫丹威又將踏上尋茶之旅。新茶上市之前,孫丹威就攜業界專家赴海南省五指山考察春茶的生產狀況,并親自到茶園和生產線監督茶葉的采摘和生產過程,嚴把早春茶的質量關。為保證茶葉的高品質,吳裕泰實行了一套極為嚴密的品質全程管理體系,加工廠嚴格監控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的每一道程序,保證茶葉無污染、富營養、高質量,令“華夏第一早春綠茶”真正具有貢茶的尊貴品質。孫丹威以一句形式簡單的話,道出了自己的未來目標:“老字號也可以是年輕的。我們未來發展要忘記自己是老字號,重新打造自己的新形象,使吳裕泰真正向現代品牌邁進。”